內容摘要:02Temu停止向美出口中國商品5月3日,Temu對外宣布將停止通過平臺向美國客戶直接銷售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未來美國市場業務將完全交由本土賣家運營。Temu官方發言人向媒體確認,當前美國站所有在售商品均由本地賣家供應,且全部從美國境內倉庫發貨。

美國海關近日發布新規,宣布自2025年5月2日起,取消來自中國價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稅門檻,需按照標準報關類別(如01類或11類)進行申報,并繳納相應關稅及費用。
這一政策變動對依賴直郵模式的跨境賣家造成巨大沖擊,尤其是主打低價走量、品類繁多或定制化商品的商家。更有賣家直言這一打擊"猶如滅頂之災",行業或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洗牌。
01老美為何取消T86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利益博弈。近年來,大量中國商品通過T86免稅政策涌入美國市場,引發雙重壓力:一方面,低價進口商品沖擊了美國本土制造業,特別是服裝、家具和小家電行業,相關協會持續向政府施壓要求加強監管。
另一方面,該政策導致巨額稅收流失。美國海關數據顯示,每年超10億件免稅包裹入境,造成數百億美元關稅損失。在財政吃緊的背景下,取消T86政策已成為美國政府填補稅收漏洞的重要選項。
通過UPS、DHL和FedEx等國際快遞,從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向美國發貨的商品,將征收145%的基礎關稅,疊加產品特定附加關稅。
通過USPS郵寄的包裹,需繳納120%從價稅或100美元/件的固定關稅(6月1日起上調至200美元/件)。
舉個例子,假設100美元的衣服包裹,120%從價稅就是120美元的稅收,固定稅費100美元,120大于100,那就按120美元收。
也就是說,現在美國消費者購買從中國大陸或中國香港發貨的商品,至少要多付130%至150%的“進口費用”。部分低值商品稅費甚至超過貨值本身,導致終端售價普遍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新規將以原產地原則計稅(無論是否經第三方中轉),徹底封堵了通過轉口貿易或海外倉避稅的操作空間。
同時美國海關規定,中國輸美商品的賣家必須向美國海關提供更詳細的產品以及每個部件產地信息。這個政策生效后,90%以上的中國輸美包裹將徹底中斷。
02Temu停止向美出口中國商品
5月3日,Temu對外宣布將停止通過平臺向美國客戶直接銷售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未來美國市場業務將完全交由本土賣家運營。近期該平臺網站及APP已全面調整,僅顯示從美國倉庫發貨的半托管商品,而此前由中國直發的全托管商品則被標記為“缺貨”狀態。
Temu官方發言人向媒體確認,當前美國站所有在售商品均由本地賣家供應,且全部從美國境內倉庫發貨。
平臺特別強調,這一模式能確保消費者"免繳進口關稅"且"無收貨附加費"。在過去12個月內,Temu已未雨綢繆地持續擴充美國本土庫存規模,此次業務調整被視為對國際貿易政策變化的主動應對。
Numerator數據顯示,Temu平臺62%的用戶家庭年收入不足5萬美元,其平均客單價僅為28美元。隨著低價直郵商品退出市場,這些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可能面臨兩種選擇:要么轉向沃爾瑪、Dollar General等實體折扣店,要么被迫接受消費降級。
更深層的影響在于,政策調整產生了"連帶傷害"效應。眾多依賴Temu采購廉價商品的中小零售商正遭遇供應鏈危機,進貨成本飆升的同時,可選商品種類大幅縮減。
全美零售聯合會(NRF)預估,若跨境電商渠道持續受阻,美國消費者每年將額外支出230億美元用于日常消費品采購,這一數字相當于每個家庭年均多支出約180美元,該成本傳導最終可能加劇美國市場的通脹壓力。
作為拼多多的海外戰略延伸,Temu憑借獨創的"Team Up, Price Down"社交裂變模式,在短短兩年內迅速斬獲近2億美國用戶,建立起覆蓋家居、3C、服飾等全品類的商品矩陣。
面對政策壁壘對傳統貿易路徑的阻斷,市場正通過模式創新尋求新的動態平衡。業內人士指出,跨境電商的競爭維度已發生質變:從初期的價格戰,升級為供應鏈響應效率、合規管理能力與本土化運營水平的全方位較量。
盡管Temu美國站商品均價已普遍上調15%,其APP下載量仍保持8%的月均增長率,凸顯出美國市場對高性價比商品的剛性需求與政策限制之間的深刻矛盾。這種持續的市場張力,或將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關稅政策的實際效果與經濟合理性。
免責聲明:以上"T86政策正式取消!Temu不再向美國銷售中國直發商品?"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絡,本網站轉載僅為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和交流之目的,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