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亞馬遜近日宣布,2025年Prime會員日大促預計將于7月舉行。這場關于生存策略的思考,或許比PrimeDay本身更值得關注。值得注意的是,選擇退出PrimeDay的并非只有中國賣家。受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政策影響,一批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本土賣家也開始重新評估大促價值,部分已明確表示將缺席即將到來的PrimeDay活動。

關稅風波未平,亞馬遜又生變數!
賣家們尚未擺脫關稅政策的影響,Prime Day前夕又遭遇購物車異常、倉庫爆倉、費用上漲等新挑戰,讓今年的旺季備戰格外艱難。
01亞馬遜新型惡搞手段曝光
近日有賣家爆料,稱其產品被人惡搞了。店鋪后臺數據顯示產品一切正常——庫存充足、在售狀態、上架時間未改動,但前臺頁面卻離奇顯示"This item will be released on July 9, 2026"。
該提示導致原本正常銷售的產品突然"被預售",如果消費者看到產品需要2026年才發貨,大概率不會選擇下單,嚴重影響賣家訂單轉化和商業信譽。
起初,賣家們還以為是亞馬遜系統又出bug,緊急聯系平臺客服尋求解決。然而客服經理卻回復:這并非系統故障,而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新型惡搞手段。甚至市面上還有公司明碼標價提供此類"服務",儼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
與傳統的搶注域名、版權投訴、跨站點添加敏感詞等常規惡意競爭手段不同,此事件暴露出一種前所未見的攻擊方式。多位賣家坦言:"從業這么多年,首次見到這種操作手法,完全突破常規防御體系。"
更為嚴峻的是,這種新型惡搞不僅隱蔽性極強,其破壞性更令賣家防不勝防,后臺數據紋絲未動,前臺展示卻已被悄然篡改。
有賣家指出,雖然此次事件較為罕見,但從以往經驗來看,更可能是亞馬遜多站點同步機制或Listing編輯權限漏洞所致,而非黑客入侵或系統故障。建議大家優先排查以下風險點:
1、小語種站點盲區:特別是墨西哥等尚未全面覆蓋品牌透明計劃的市場,往往成為惡意操作的溫床。
2、跨站點跟賣隱患:某些跟賣者可能通過非主站點修改商品信息,觸發主站顯示異常。
3、編輯權限爭奪:VC賬號或品牌備案沖突可能導致Listing控制權旁落。如有被搶占,需主動向該站點客服申訴或發起權限回收。
幸運的是,目前已有部分賣家通過刷新表格的方式恢復了正常顯示,雖然成功率并非100%,但操作簡單值得優先嘗試。如果刷新表格無效,建議立即聯系亞馬遜賣家支持團隊,開Case反饋問題。
對此建議賣家們定期檢查產品頁面的開售時間是否顯示正常,在平臺未發布正式通知或規則調整的情況下,這類"隱形異常"問題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會直接影響店鋪的轉化率和銷售表現。我們應當建立日常檢查機制,及時發現并處理此類潛在問題。
02Prime Day報名費上漲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應對系統穩定性的同時,賣家們還不得不面對持續上漲的運營成本。亞馬遜近日宣布,2025年Prime會員日大促預計將于7月舉行(具體日期待官方后續通知)。
然而,相比大促時間更讓賣家關注的是活動報名費用的調整,從去年的50美元飆升至100美元,漲幅高達100%,這一變動無疑給本就承壓的賣家增添新挑戰。
多位賣家吐槽:"平臺玩法真是讓人看不懂,從廣告、秒殺到物流和Vine,流量獲取的付費門檻越來越高,如今連大促報名費都在持續上漲,真擔心下一步是不是創建Price Discounts也要收費。"
有分析指出,報名費上漲正在加速賣家群體的兩極分化:
? 中大賣家策略:憑借多SKU優勢,他們通過集中報名、以量攤薄成本,將Prime Day視為清庫存、沖爆款的良機。雖然費用有所增加,但爆單機會和流量曝光更重要。
? 小賣家困境:對單品利潤微薄、SKU有限的賣家而言,$100報名費將成為沉重負擔。加上活動帶來的單量未必能覆蓋折扣和廣告支出,部分賣家甚至是虧本參加。
實際上,這種分化態度反映了平臺生態的深層變革:當流量紅利消退,亞馬遜正從"普惠型平臺"轉向"重資產競技場",而報名費上調只是其中一環。賣家需要重新評估,是咬牙跟進,還是另辟蹊徑?這場關于生存策略的思考,或許比Prime Day本身更值得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選擇退出Prime Day的并非只有中國賣家。受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政策影響,一批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本土賣家也開始重新評估大促價值,部分已明確表示將缺席即將到來的Prime Day活動。
這一現象更是揭示出深層的行業趨勢,隨著大促紅利被平臺機制化吸收、流量獲取完全貨幣化的當下,Prime Day正在從"不容錯過"的全民狂歡,蛻變為需要精打細算的策略選擇。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經營規模、利潤率、庫存周轉及流量結構,綜合評估活動投入的性價比與必要性。
免責聲明:以上"雙重打擊!亞馬遜購物車異常,Prime Day成本又漲"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絡,本網站轉載僅為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和交流之目的,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